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30-08:38 |
可吸收材料在单纯颅缝早闭症治疗中的应用 |
沈卫民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2 | 08:38-08:46 |
眶距增宽症整复外科手术治疗十年经验回顾及有关新进展 |
杨斌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08:46-08:54 |
罕见颅面30号裂:2例临床报道 |
张智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4 | 08:54-09:02 |
AR(增强现实)技术在额眶截骨降低手术中的应用 |
毕洪森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5 | 09:02-09:05 |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儿童单侧颅面短小畸形咽腔形态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
刘伟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6 | 09:05-09:08 |
眶距增宽症治疗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
袁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7 | 09:08-09:11 |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中颌骨与下牙槽血管发育情况的观察 |
孔亮亮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8 | 09:11-09:14 |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颅底形态学的测量研究 |
马伦昆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9 | 09:14-09:17 |
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下颌支骨密度的MSCT研究 |
李曦源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0 | 09:17-09:20 |
颅面短小症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焦点和趋势 |
刘子扬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1 | 09:20-09:23 |
3D设计合并数据导板指导治疗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上颌骨畸形治疗6例报道 |
季易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12 | 09:23-09:26 |
数字化3D设计和3D打印技术在眶距增宽手术治疗中的系统化应用 |
黄庆华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3 | 09:26-09:29 |
不同方向后颅牵张成骨对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后颅体积的影响 |
施丽君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14 | 09:29-09:32 |
基于光学手术导航系统的经缝牵引成骨术在矫正面中部发育不良中的应用 |
陈玉杰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15 | 09:32-09:35 |
杓骨脱位:面部骨性轮廓手术后罕见的并发症 |
姜陶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16 | 09:35-09:38 |
Robin序列征中甲状软骨上抬空间的观察 |
李军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17 | 09:38-09:41 |
吹口哨面容综合征研究进展 |
梁迎香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18 | 09:41-09:44 |
下颌骨牵张成骨对比植骨对HFM患儿气道形态和颅面部的三维测量研究 |
李宏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00-10:08 |
102例颅缝早闭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研究 |
吴颖之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2 | 10:10-10:13 |
增强现实技术手术导航在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 |
夏宋夏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10:13-10:16 |
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平台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
杨开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4 | 10:16-10:19 |
整形外科医生如何应用元宇宙 |
孙鹏飞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5 | 10:19-10:22 |
单照片重建、3D扫描图像测量法与直接人体测量法的精度、准确性比较 |
汤洁莹 |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
6 | 10:22-10:25 |
人机协同开颅手术机器人的模型试验 |
张艺驰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7 | 10:25-10:28 |
基于LCD光固化3D生物打印系统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
刘炳彰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8 | 10:28-10:31 |
复合石墨烯的多孔钛合金支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体内研究 |
孙旭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9 | 10:31-10:34 |
L-WNT3A促进自体骨移植物成骨的作用研究 |
孙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0 | 10:34-10:37 |
Crouzon综合征中硬脑膜细胞通过Hippo/YAP介导的 转录调控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
董新航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1 | 10:37-10:40 |
生物信息学结合基因组学探究广义颅面短小畸形潜在致病基因 |
珊巴嘎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2 | 10:40-10:43 |
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半侧颜面短小患侧面部脂肪组织表达异常 |
刘炳阳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3 | 10:43-10:46 |
颌面部骨修复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吴茜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4 | 10:46-10:49 |
氨甲环酸在颅颌面外科中的疗效评价 |
罗宇纳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1:00-11:08 |
3D打印导板辅助下对合并颅颌面不对称的小耳患者进行再造耳廓定位的优势 |
康深松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2 | 11:08-11:16 |
3D打印假体在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
梁久龙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3 | 11:16-11:19 |
不同类型唇裂鼻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与CT影像的鼻腔解剖特点 |
吴菁菁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4 | 11:19-11:22 |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在半面短小症下颌骨畸形膨体植入矫正中的应用研究 |
何志 |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
5 | 11:22-11:25 |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颞浅动脉顶支三维分型研究 |
廖晓霜 |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
6 | 11:25-11:28 |
磁导航定位系统机器人辅助半面短小牵引器植入术的模型实验 |
金秉燮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7 | 11:28-11:31 |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咬肌变化的回顾性研究 |
韩文卿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8 | 11:31-11:34 |
单侧齿槽嵴裂患者梨状骨的三维分析与力学分析 |
李斯磊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9 | 11:34-11:37 |
智能导航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
杜姗姗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10 | 11:37-11:40 |
数字化外科技术应用于头颈部修复重建的临床价值与经效评价 |
孙荣昊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11 | 11:40-11:43 |
数字三维成像技术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皮肤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
杨晓敏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2 | 11:43-11:46 |
牵引成骨与经缝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全的对比分析研究 |
郝建锁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38 |
牙颌面畸形整形重建的整体与平衡考量——骨性III类部分 |
王涛 | 广东韩妃整形外科医院有限公司 |
2 | 13:38-13:46 |
上颌正颌手术数字化设计应用体会及回顾分析 |
侯敏 | 天津市口腔医院 |
3 | 13:46-13:54 |
手术优先矫正重度下颌前突患者的口腔正畸 |
孙晓梅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4 | 13:54-13:57 |
下颌偏颌畸形的正畸治疗 |
魏良富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5 | 13:57-14:00 |
上颌前份和下颌根尖下截骨矫正尖嘴畸形的思考 |
唐晓军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6 | 14:00-14:03 |
正颌外科在综合征型颅缝早闭中的应用进展 |
赵琛杰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7 | 14:03-14:06 |
计算机辅助下手术优先SSRO后面部轮廓修整在东亚人群中的应用 |
赖晨智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8 | 14:06-14:09 |
上颌前部截骨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及面部年轻化:一项三维测量研究 |
赵芳宁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9 | 14:09-14:12 |
手术优先模式在数字化正颌手术治疗偏颌畸形中的应用 |
陈哲炜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0 | 14:12-14:15 |
个体数字化正颌外科联合全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面部颌骨畸形初探 |
高翔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11 | 14:15-14:18 |
改良弧形Le Fort I型骨切开术联合自体骨移植改善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合并面中发育不全患者面部轮廓 |
陈楷 |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
12 | 14:18-14:21 |
改良LefortI型上颌骨前壁四边形截骨改善面中部凹陷2例报告 |
张斌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13 | 14:21-14:24 |
小切口Le Fort Ⅲ型截骨术治疗综合征型面中部发育不足 |
王瑞晨 |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
14 | 14:24-14:27 |
自体颗粒状髂骨松质骨移植在单侧牙槽嵴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
谢思田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15 | 14:27-14:30 |
上颌前突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
何锦泉 | 广州广大医院有限公司 |
16 | 14:30-14:33 |
术中CT在偏颌畸形正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
马东洋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40-14:48 |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 |
靳小雷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 | 14:48-14:56 |
病例报告:脂肪填充改善半侧颜面萎缩患者眼球凹陷术中发现穹窿隐藏的5枚隐形眼镜 |
赵明昊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14:56-14:59 |
3D技术结合自体肋软骨联合游离筋膜瓣移植修复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 |
何林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4 | 14:59-15:02 |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患者供区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关体外研究 |
高秋妮 | 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5 | 15:02-15:05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脂肪移植治疗硬皮病 |
王晨羽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6 | 15:05-15:08 |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
丁伟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7 | 15:08-15:11 |
降口角肌切除联合肉毒毒素治疗面肌联动 |
杨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8 | 15:11-15:14 |
18例面瘫功能性矫正经验总结 |
李辰龙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9 | 15:14-15:17 |
股薄肌移植受跨面神经支配与咬肌神经支配治疗迟发性面瘫的比较研究 |
瞿思维 | 中日友好医院 |
10 | 15:17-15:20 |
面神经颞支在颧弓区的精细解剖学研究 |
张千 | 大连医科大学 |
11 | 15:20-15:23 |
筋膜悬吊矫正歪嘴哭面容 |
雷博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2 | 15:23-15:26 |
游离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脂肪筋膜瓣在局限性硬皮病面部重建中的应用 |
谢江淼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3 | 15:26-15:29 |
一种将三维面部模型定向到自然头部位置的新方法 |
殷安安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40-15:48 |
第20届西雅图国际颅面外科大会热点分享 |
杨娴娴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2 | 15:48-15:56 |
自体骨“镜像”手术:儿童颅骨缺损修复新途径22例报告 |
傅继弟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15:56-15:59 |
2010至2020年整形外科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曾涵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4 | 15:59-16:02 |
颅内肿瘤术后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炎的外科治疗:角膜感觉的重建 |
王炜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5 | 16:02-16:05 |
数字医学在颅领面外科应用及进展九院经验 |
肖文天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6 | 16:05-16:08 |
汉族女性人群鼻翼动度的光学三维动态测量及鼻翼动态美学分级研究 |
钟业宏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7 | 16:08-16:11 |
以视觉面中部缩窄为目的的双侧耳廓抬高术 |
李川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8 | 16:11-16:14 |
数码相机在面部整形患者不同拍摄背景的效果比较 |
安俊红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9 | 16:14-16:17 |
激光三维扫描在女性鼻根点的美学评估中的初步应用和探讨 |
冯修远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10 | 16:17-16:20 |
多光子显微镜对黑眼圈皮肤的光学特征分析 |
侯亦康 |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
11 | 16:20-16:23 |
面部脂肪移植三维数字化体积测量的对比研究 |
吴荣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2 | 16:23-16:26 |
中国汉族青年唇部形态的三维测量研究 |
武思乔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13 | 16:26-16:29 |
斜颈引发面中下部不对称的特征分析及手术策略制定 |
李澍源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4 | 16:29-16:32 |
鼻整形过程中鼻面关系的探讨 |
张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5 | 16:32-16:35 |
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揭示百万数量级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黑眼圈水平在面部皮肤老化过程的变化 |
李天浩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6 | 16:35-16:38 |
假体隆眉术后多次使用万古霉素并发生速发型、迟发性型红人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
臧天颖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17 | 16:38-16:41 |
部分或全部鼻再造的临床经验 |
王先成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18 | 16:41-16:44 |
对侧下颌骨外板夹心植骨矫正面下部不对称的临床效果 |
闫凯丽 | 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
19 | 16:44-16:47 |
后天性唇部缺损的美学修复 |
张景波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20 | 16:47-16:50 |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低门槛整形外科术前数字化重建 |
王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1 | 16:50-16:53 |
儿童、疾病面容平面测量学与立体测量学方法的评价 |
刘润竹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22 | 16:53-16:56 |
基于3D数字面容的智能水光针注射机器人 |
张芸睿 | 清华大学 |
23 | 16:56-16:59 |
一种基于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和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瘢痕疙瘩的评估工作流程 |
李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24 | 16:59-17:02 |
GPT-4:整形美容手术咨询的未来趋势? |
李子铭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